疏勒河哈拉奇消失300年重现,面积堪
2023/5/23 来源:不详几近枯竭的疏勒河今年却被发现在沙漠中形成大湖,西北气候在怎样改变?
相信很多人被近期央视网报道的“疏勒河全程再现大河西流,终端湖‘哈拉奇’近年后重现,敦煌沙漠又现5平方公里湖泊”的这个消息振奋到了。
据了解,“哈拉奇”是疏勒河的尾闾(指江河的下游),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荡漾、水草丰盛的绿洲,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导致雨量减少、蒸发加剧以及沿途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多导致下游来水不断减少,最终也使得疏勒河一度断流,“哈拉奇”也随之消失在荒漠之中,昔日许多野生动物的天堂成为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的实施,特别是疏勒河及其支流党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的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党河、疏勒河的生态水量逐步加大,疏勒河得以顺利恢复全程流淌,因此疏勒河的终端湖“哈拉奇”也得以重现水面,为当地一带的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的野骆驼、普氏野马等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国大西北深处“哈拉奇”水面的重现,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又一辉煌成果,在有效遏制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的萎缩、阻止库姆塔格东侵以及保护敦煌绿洲和地域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疏勒河恢复全程流淌的情况来看,是与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科学治理密切相关的。
疏勒河是我国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它发源于祁连山脉西端,全长公里,流域面积达平方公里,由于它一反常态全程自东向西流,造福沿岸各族人民,与我国绝大多数自西向东、西北向南或西南向北流动的河流流向大不一样,因此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倒流河”,而且疏勒河是为数不多的“倒流河”中最大的一条。
从疏勒河的补给类型来看,主要是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不仅具有明显日变化,而且年际变化也比较大。而今年以来,包括敦煌在内的我国大西北广阔区域降水相比往年明显要多许多,这说明了理论上原本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弱的敦煌等区域,空气湿度明显要比往年大,水汽较为充足,而之所以出现,是与整个气候的波动有着直接关系。
从今年入夏以来欧洲、南亚甚至是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的拉萨的气温来看,气温都较往年增加了不少,可以说整个北半球几乎处在“炙烤”之中,而我国相继出现了南涝北旱、江淮地区气象干旱以及西北降雨普遍增多等现象,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的重要特征。
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得来自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有较往年更多的水汽能够长途跋涉翻越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这部分水汽途经我国新疆后,由于新疆的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因此水汽能够继续向东输送,而疏勒河流域处在祁连山脉西端,受祁连山的阻挡形成较为丰富的地形雨。
尽管今年我国西北部分区域降水相对较多,但从短期来看,这只是气候异常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牺牲了长江、淮河中下游的湿润换取的,并不能说明这一区域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就此改头换面成为半湿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