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疏勒河流域,在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是怎
2022/10/16 来源:不详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pf.39.net/bdfyy/
引言
疏勒河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流域内保存有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出土了众多史前人类生产、生活用具,透过这些,我们可以对早期人类社会状况,做大致清晰的描述。
旧石器时代
疏勒河流域是出现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距今一万多年前,疏勒河先民进入旧石器时代。他们生活在水源充足、植物茂盛的河谷盆地,过着简单的渔猎生活,捞鱼捕虾,靠简单的石器作为工具,获取十分有限的食物,居住在山洞、树丛中,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
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特征:一是学会了制造石器;二是学会了使用火。
他们靠简单的打砸制造工具,猎取野生动物,然后钻木取火,将食物烧熟吃。
夜晚则点起篝火取暖,一个个原始部落围绕着一堆堆篝火,敲击着简单的工具,发出各种声响,抵御野兽的袭击,同时获得简单的娱乐。
这一时期疏勒河流域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主要有肃北霍勒扎德盖遗址和玉门昌马一带的古人类遗址。年9月,考古小组在肃北马鬃山下霍勒扎德盖岩画点附近,发现3件石器,经鉴定其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中2件石片,1件石叶,表明一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很弱,仅靠简单的石头、木棒作为生产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维持着艰难的生活。他们随时都会面临来自自然界的威胁。
生产工具制作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石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制作石器大多就地取材,主要原料有硅质岩、燧石、脉石英、石英岩及少量的花岗岩。在长期的劳动中,人们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改进制造石器的方法。
除了锤击法、砸击法,还较普遍地使用了交互打击法、间接打击法、碰砧法。
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球型投掷器等。
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石器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石器制造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石料主要采用石英岩、燧石、变质岩和脉石英,还使用少量的硅质岩、花岗岩和火山岩。石料主要采自附近的河床。主要器形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盘状器、砍砸器、手斧和石球等。
同一种工具有不同器形,工具组合类型复杂,器形更加精细,多经过二次加工。石器的制造和使用要求提高,有明显的分工。有的器身重大、形制粗犷、工艺古拙,有的则器形规整,加工精细。但是,总体趋势是逐渐走向精细和组合,根据用途不同而分工使用。
旧石器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除使用石器之外,还使用木器、骨和角器。
木器因年代久远腐朽,没有发现实物。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有以骨、角类为原料制造的生产工具。在制造方法上,一是原封不动地使用破裂骨头的骨干碎片,二是把骨、角在石头上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尖形。
主要器形有刮削器、骨刀、骨铲、骨锥、尖状器,形状较大的一般在15厘米到20厘米之间,最大者达24厘米。在多处遗址发现有加工痕迹的鹿角,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骨、角器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大大地丰富了工具的种类,增强了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火的使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火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使人类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劳动和生产生活资料。
火可以帮助人类御寒、照明、烧烤食物、驱逐野兽的袭击。人类吃熟食,能够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增强人类的体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火的使用,也扩大了人类可食用的食物来源。火的使用,也可以帮助人类制造工具,如用火烧裂石头,用火烧断木棒、骨、角以便加工等。
在酒泉北部明水、玉门昌马一带,发现有古人用火的痕迹,证明在旧石器时期,疏勒河流域的先民们已经知道用火和保存火种。
采集和狩猎采集和狩猎,是旧石器时代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
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在草原森林环境中,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植物茂密。
这种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采集的植物、块根、茎和种子。其中栖息的大量动物,又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肉食。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角器和尖状器,就是人们挖掘块根时所用的工具,而刮削器主要用来剥取兽皮和分割兽肉等。
人们狩猎则是用持续追赶或伏击的方法进行。采用持续追赶的方法狩猎,是在对动物的习性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证明人类已具备了基本的动物学知识。到了旧石器末期,疏勒河流域的人类不仅在体质形态上接近现代人,石器也出现了类型多样化、用途专门化、结构复合化和小型化的趋势。
这时的狩猎工具有矛、石索、弓箭等,出现了射猎,在较远的距离可以射杀猎物。
另外还采用设圈套、挖陷阱等方法。人类狩猎的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已不限于捕猎中小型的食草动物,甚至可以猎取大型的食草和食肉动物。
社会组织的形成
在人类早期狩猎和采集过程中,为获得更多的食物,需要有计划地采取集体行动,这样就加强了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于是,便产生了最早的社会组织-血缘家庭群体。在这个群体内部,开始组织关系较为松散,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血缘家庭组织。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制度开始产生。不排除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组织和部落在西北内陆地区的疏勒河流域出现的可能性。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在疏勒河流域发现众多遗迹,有玉门市境内的火烧沟、骟马城遗址,敦煌市境内的马圈湾遗址、南湖遗址,瓜州县境内的兔葫芦遗址等。这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有磨制很精细的石器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锄、石凿、手推石磨盘等,还有不少铜制器具;石器形式多样、用途专一,很多石器钻孔安上木柄,制成复合工具;陶器出现和使用。到距今年-年,先民普遍使用方形、圆形的半地下穴式房屋,亦有挖基打墙的地面建筑。
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仍以石器为主,还有用鸟兽类骨头制成的骨器和蚌器。石器的加工更为精细,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工具由一器多用、分工不明向一器专用、分工明确转变。多种工具的共同使用,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石器制作
早期人类制造石器时,很少对石材进行选择。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开始注意石器的选材,主要有玄武岩、石英岩、花岗岩、蛇纹岩、片麻岩、燧岩等。加工技术也有明显进步,主要采取磨制方法制作,做工更加精细,通体光滑,钻孔技术也普遍使用,棱角清晰,刃部锋利。石刀、石斧、石铲打磨光滑锋利,还大量使用陶刀,多数刃部经过磨制。
石器可分为两大类:农具和渔猎工具。常见的农具有石斧、石锄、石铲、石锛、石刀、石镰,渔猎工具主要有网坠和石球。敦煌有这一时期的文物出土,年南湖乡墩墩山戈壁滩上发现有石镰(通体磨光,刃部呈弧形,中有一小孔。长8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石斧等。另外,年在敦煌西土沟一带,出土一件较完整的石磨盘、磨棒(长36厘米,宽19厘米,厚10.5厘米),据考证,其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物品。
骨、角器的制作新石器时代除使用磨制石器外,骨、角器、蚌器也大量被使用,有生产工具,也有用作装饰物的,这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骨器主要有骨锥、骨针、骨凿等生产工具和用于装饰的骨笄等。蚌器主要有蚌刀、穿孔蚌壳制成的蚌类装饰品。
人们根据骨、角器用途的不同,骨质软硬程度不同,对选择的骨头进行切割,然后进行磨制,加工成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骨、角器。选用纤细的骨头或鸟的肢骨,做成骨针、骨锥等,较大的则做成骨刀、骨凿、骨镰等生产生活用具。人们还能根据需要,在骨器上钻孔,与石、木等组合,形成组合工具,提高使用效率。
陶器制作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生活,由于烹煮食物、饮水和储藏对器具的需要日益增多,促使陶器最终产生并快速发展。火的发现和使用,人们对陶土性质的认识,是陶器产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陶器的发明过程,史料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应与人们使用涂泥的篮、筐有关。
人们在使用竹木编制的篮、筐盛装食物时,为防火烧,在篮、筐外面涂上泥巴,由于偶然事件,篮、筐被烧掉了,而外面的泥巴却被烧成坚硬的不透水的容器。人们受到这一现象的启发,开始有意识地制作泥巴器具,并用火烧制,陶器因此得以产生。陶器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人们开始有意识通过控制或改变窑温,烧制出不同颜色的陶器。制陶由无窑到有窑,再由横穴窑转变为竖穴窑。人们可以通过窑温控制,或是改变原料中的添加成分,获得不同质地和颜色的陶器。窑温普遍由初期的~多度,提高到多度,烧制出的陶器更加结实耐用,又更加精美细致,满足了人们实用和审美的需要。
结语
在敦煌马圈湾遗址和南湖遗址中发现诸多这一时期的陶器,从征集文物的类型看,主要有夹沙粗陶残片、单耳夹沙陶罐、夹沙陶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