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之丝路行

2022/9/3 来源:不详

天已黑透,窗外早没什么景致了。刚才停车下去走了走,夜风很凉。

今天大部分时间在甘肃省内行进,总体感觉甘萧没什么突出的特点。现在列车所经过的路线应当是古丝绸之路。完全想象不出古代商业通道昔日繁荣的情形。

这里大部分是丘陵和黄土地带。从丘陵断层处可以明显看出岁月的印迹,一层层的叠加起来,且颜色并不单一,有黄,青,灰,红等。丘陵下的人家就地取材,用黄土筑起了自己的家园。远处土山的轮廓十分柔和,象是婴儿胖乎乎的小手。再远,能隐约看到祁连雪山。

今早到兰州时,还有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在街上遛弯。以前看天气预报就知道兰州是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此时直观的感觉就是空气透明度不高,很近的小山包前也是灰蒙蒙的。

沿途虽然荒凉,但绝非没有人烟,这么艰苦的地方依然生活着靠天吃饭的人们,他们用原始的方式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期盼收获。

有人说,开发宁夏的旅游资源其实就是在出卖荒凉。此行到目的地列车要走三天。昔日商人则要行走几月甚至几年。西域这一古代流放之地,今日依然是地广人稀。“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背景离乡,因种种原因而孤独的行走在这丝路时,是怎样一幅凄凉的景象。一种渴望驱使着我,一种神秘吸引着我。眼前总是浮现出那双眼睛,大大的,透出一丝忧伤,有种令人心碎的凄美。明天,一觉醒来,将会印证一切。

早起,窗外的风光果然又不一样了,全是黑褐色的戈壁。远处的天山取代了丘陵土山。新疆有两个地点比较有意义,一个是吐鲁番的内陆海拔零点,一个是乌市附近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乌市以前是个破败的城市,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但现代化的代价是找不到一点民族特色了。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只在市中心转了转,该有的都有,确实很繁荣了。外地生意人很多,把握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命脉,当地人多数经营些民族土特产。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温州人,一点也不假。

下午坐上开往喀什的列车,又需24小时。出站后的几个小时,车一直在天山穿行。这节车厢内人很少,只有少量下铺有人。旁边是一对维族夫妇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两个小男孩还是双胞胎只有两三岁,长相十分可爱。但其中一个时常做出撸袖子,举胳膊的怪相,显示强壮,彪悍,都是平时从大人那里看到的举动,从小就有好斗的性格。相反一个维族小姑娘却极其温柔。进入南疆前,铁道旁用铁栅栏防止人的侵袭,进入后取而代之的是几米见方木板格子,是防沙的。与宁夏用的稻草格子有异曲同工这妙。沙漠地区的人们都在运用各自的聪明才智,战天斗地。

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进入喀什地区时,正遇上沙尘暴,车厢中积了一层细沙,太阳暗淡无光。这里是维族聚居区,吃的食品很有地方特色。主人好客,以歌舞欢迎远道客人。与藏羌歌舞不同的是,这里的少女长相与汉人不同,身材也很苗条,音乐节奏欢快,舞姿热情奔放。在街上游走,不时会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伴随着内心倾诉般的哀怨歌声。

在疏勒县转了一天,县城很小,只有几条街,这里是兵城,军人占三分之一。县城周围就是维族区了,他们居住的房屋都十分宽敞,院子很大。一般家庭多用泥土砌墙,比较殷实的则用砖砌高高的院墙和漂亮的门楼。是一种尹斯兰的建筑风格,很讲究利用砖的自然色彩组成漂亮的纹理图案。

今天去了喀什,看了大清真寺,建筑风格很简洁,没有佛教寺院的气势恢弘。走在正街上时,感觉还没什么不同,但进入几步之遥的小巷中立刻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长相,语言,服饰,习俗,环境都不同,怀疑置身于异国它乡。在来之前一直有人告诫与维人要保持距离,不要独自去维人区。但这个民族对我吸引力太大,还是小心翼翼了进来了。这里地势不平,小巷时上时下,且不讲究方向,很随意的拐着弯。而且不仅小巷旁有住家,头顶上也是住房,两旁用木桩加固,很会利用空间。地面铺六角砖,表示此路可通行,如果是长条砖,则表示死胡同。街面上的人家都在做小生意,有的在家中加工,而有些则干脆当街制作。有很多铁器,铜器,木制品,小帽铺。他们常吃的一种食品叫“馕”,边缘厚,中间薄,表面撒糖,刚出炉时酥甜可口。维簇女孩爱美,缝纫店很多,是维簇女孩的精华所在之地。全部穿裙子,盖头巾,见到陌生人,就用头巾一角遮住眼睛以下。更有一些讲究的则用头巾罩住整个头部。这一区域,在我走过时,极少遇到汉人。我的心里也很紧张,一直没敢拿出相机拍照,生怕不小心得罪别人。但后来感觉没有说的那么严重,才小心的拍了几张。

艾提尕尔清真寺据说是全国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规定只有男性可以进入做礼拜,所以几年前连女游客都无法得见清真寺的真面目。可见伊斯兰民族中女性地位是很低的。平时的家庭生活更能体现这点,妇女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因世代如此,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有些伊斯兰国家还有一夫多妻的现象,这个教和这个民族的确很有特点。

我一直想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个地方和生活于此的人们,但却如同进入一片迷雾之中,无法看得真切。这里的历史是传说,猜想,考证交织而成的。有记载的最近二千年历史只有三百多年的和平,其它时期全是战乱。历史上来自中原,蒙古,西亚的征战者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以说维族就是战乱过程中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现在同样是维族,有些外貌特征也有极大差别。据说古时有一分支全是六指,后来血统不纯消失了。但现在还有一支全是篮眼睛,因遵循不与其它民族通婚的原则而保留了下来。现在少数民族地区都正在经历着被同化的过程。有利有弊,同化固然会更加安定,但有些历史形成的宝贵东西失去了就无法找回了。所以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就要快些行动了,不要等所有东西都进入博物馆再看就变味了。

这里的大巴扎也是亚洲最大的。我去了好几次,既看商品也看人,我盯着他们看,他们也盯着我看,维簇兄弟推销他们的产品的热情实在是太高了点,有些让人受不了。由于近些年的开放,女孩子大部分不罩头巾了,使我有机会好好看看这个民族的女孩儿。眼睛很大,很深,睫毛又长又黑,有很重的眼影。维族最有特点的就是其眼睛,鼻子。因是过路客,所以观察的比较仔细,发现这些女孩的性格还是很不同的。有时看她们时,她们也会注视着你,看得你不自在。不过大多会低头侧目,很警惕的注意你的举动。看来这巴扎来的外人还是很少,所以对外人也有同样的好奇心,是民族特色保留的比较完整的地方。

这里民族工艺品种类很多。特意去看了他们一个民族乐器村,这里的人们世代都以做乐器为生。他们制作的乐器小的如手掌般大小,大的长有八九米长。参观了制作现场,他们用很原始的方式加工,工序繁杂,但手工艺品的价值就在于这种诚实的劳动。这些乐器有一个特殊之处,某些工序只有小孩子灵巧的手才可以完成,而且要从小培养乐感,以前他们只学手艺,不读书。现在政府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安排有专门的文化老师和手艺师傅同时施教。

这里偶尔有些风沙天外,大部分时间清空万里,空气透明度极高,看得很远,总以为自己的视力提高了。街上有搭彩蓬的马车和驴车,来住载客。这些马很漂亮,俊秀高大。花一元钱就可以带着你到县里乡外,角角落落,很方便。

星期一想去石头城,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附近的一个遗迹。塔吉克族是古代东伊朗人的后代,来到这里后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再住前就是中巴友谊路红其拉甫口岸。但公安局告知只有星期三才办理证件,只好临时决定去巴楚。车站里两个老外在打听去石头城的车,我告诉他们一天只一趟车,已经走了。外国人对新疆,西藏等地的人文,古迹,自然景观似乎有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