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菜篮子里的山东故事

2023/1/20 来源:不详

在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祖国最西部的喀什,来自山东的援疆者们舍家离子、忘我工作,在南疆土地上绘就一幅产业振兴惠民的神奇画卷。

契机:国家战略与国企担当

年2月,当37岁的宁繁华走进水发农业集团董事长吴东振位于济南的办公室时,他也许没有想到,此后的一千多个日夜,他会跨越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丝绸之路”的重镇喀什熬白了头。

水发集团以水务起家。此前,从“黄水东调”工程奇迹到“吉电入鲁”弯道超车,这个年轻国企的第一个十年,因“速度与激情”被称为业内的“现象级”。

布局新疆,始于年。彼时,吴东振在新疆考察水务项目,偶然发现了棉花产业发展机遇,由此开启深耕新疆现代农业之路。继棉花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南疆喀什映入视线。

“整个喀什地区,反季节种植很少,冬季90%以上蔬菜是从山东、甘肃、河南等地运过来,夏季蔬菜自给率也只有20-30%。”宁繁华说,“当地没有产业,种植分散、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不利于民生、就业。”

落子喀什背后,既有水发集团积极践行东西部协作扶贫国家战略的国企担当,也是对市场深入调研后的全方位产业布局。

年4月,宁繁华接过“革故鼎新”的企业传承,踏上飞往喀什的征途。此时,他的小女儿刚出生不久,这位父亲身负另一个重大使命——南疆“菜篮子”工程正待呱呱坠地。

喀什,古称疏勒。这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同时位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自古至今,来自东西方的将军、探险家、商人、布道者曾云集于此,留下了无数扣人心弦的故事。

喀什市疏勒县巴合齐乡1村,便是水发农业现代蔬菜产业园的选址地。“首先是交通便利,距县城十分钟车程,国道从这里经过。”宁繁华介绍,“园区占地亩,总资产占水发集团3%左右,占水发农业20—25%。”

投资堪称大手笔,如同吴东振所说,“一旦摸准风口,就要像浪涌一般扑上去,实现产业崛起、快速增长。”水发在疏勒县流转土地53万亩,对土地进行标准化改造、规模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产业模式相当清晰:根据水发创新推出的“1+X”智慧农业产业园运营模式,利用产业园现代智能化核心园区功能,吸引周边合作社或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以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制度,品牌化运作理念,实现生产方式革新,促使合作社和农户增收创收。

产业园建设千头万绪,如同坚强生长在路边、戈壁的骆驼刺、沙枣树,宁繁华团队也在顽强地突破一个又一个工作难题。这座从荒地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蔬菜产业园,如何承载“南疆菜篮子”的使命?

宁繁华在水发农业现代蔬菜产业园的的育苗大棚。

创新:产业引领与“授人以渔”

“10个人采收,4个人落蔓,6个人打老叶。”喀什农业产业园的荷兰玻璃温室内,维吾尔族姑娘尼斯热提古丽正在有条不紊地分配工作。

虽正值炎炎夏日,温室里却温润如春。她身后,一串串颜色艳丽的西红柿根部悬空,从绿色的藤架上整整齐齐地垂挂着,晶莹剔透。成排的粘虫带和用于监测害虫数量的监测板在空中宛若“守护神”。

“温室采用的是耶糠无土种植系统,高秧吊蔓栽培一方面方便工人日常操作,另外也改善了底部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实现高产。”宁繁华介绍,这里是产业园从荷兰引进的全球最先进智能温室,通过气候室控制种植区域内的环境系统,可满足全年生产要求。”

维吾尔族姑娘尼斯热提古丽在荷兰智能温室内采摘西红柿。

尼斯热提古丽是喀什乃则巴格乡人,两年前随丈夫来到疏勒,经过技术培训,她现在已经是可以管理几十个工人的小组长。产业园实现了她“在家门口打工、能顾家、收入高”的愿望,但在此之前,她从没见过“不用土就能结出来的西红柿”,而且全部是订单式生产,每一颗西红柿都“名花有主”。

成车采摘好的西红柿很快链接成了长龙,经过全自动分拣、包装后,将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各地。在新疆,西红柿和土豆、辣椒、皮牙子(洋葱)并称餐桌上的四大主角。“今年全部订单式种植西红柿,预计产量将突破1万吨。”

俯瞰整个产业园区,7万平方米的荷兰智能温室、平方米的潮汐式育苗中心、15座育苗双模大拱棚和1千余座高标准日光温室构成了核心种植生产区;再加上以加工、交易、仓储、物流为主的亩功能服务区——

从一颗蔬菜种子到人们的餐桌,从前期订单种植、订单育苗到后期产品加工配送,一座集科技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已然成熟。

作为“1+X”智慧农业产业园运营模式的“1”,产业园的效能不止如此。

产业援疆,重在强化“造血”功能,带动民生和就业。

目前,在山东产业园的带动下,喀什蔬菜产业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吸引喀什及周边地区农户种植蔬菜,建立现代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提供种苗及技术、培训、销售等服务,打造出南疆最大的蔬菜平台,累计创造就业岗位上万个,带动脱贫致富余户,惠及贫困人口3.4万人。

未来:产业援疆“领头雁”

一张照片,一封家书,道出宁繁华这三年。

拍摄于年的一张照片里,产业园所在地还是一片茫茫戈壁滩,一个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老农民”站在路边,头上的白发几乎让人认不出这是不到四十岁的宁繁华。

“你总是问我在新疆干什么,你看,三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现在呢,我们建设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温室,在温室里种植蔬菜、种水果、种花,还育了各种花果苗;对了,我们还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滑梯、蹦蹦床、跷跷板、池塘和小亭子。

在给大女儿的一封家书中,宁繁华这样描述现在的水发蔬菜产业园。

作为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项目的掌舵人,在总部赋能下扛起山东农业平台建设的历史责任,宁繁华所设想的蓝图还在染色铺展,浓墨重彩。

如何进一步强化平台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将按照‘稳粮、增果蔬、优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专业种植综合服务模式,逐步搭建专业种植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性服务的平台,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

如何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赋能现代农业?

“我们以鲁疆两地农业技术交流为抓手,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通农业科技下乡的最后一公里,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农业科研、农业技术力量。也从内地聘请专家过来,助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

如何提升影响力带动力,当好“链长”和“群主”?

“我们希望整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水平的西北部企业,通过当地实验示范筛选,找到最快最优技术路径,通过聚集科技资源,带动行业发展。同时以一产蔬菜种植为基础,拉长蔬菜产业链条,增加蔬菜产业附加值,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正如吴东振所说,水发农业集团在喀什将继续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以“南疆蔬菜”为使命,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以多联合、多渠道、多产业、多效益为结合点,带动喀什地区的蔬菜种植,带动新疆农业产业平衡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宁繁华们”与这片土地一起成长的故事,还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