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水千山的情谊疏勒脱贫攻坚路上的
2022/8/13 来源:不详科学消除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10.html
14年的援建,14年的牵手,永远的亲人!
东营,一座屹立在黄河尾闾的年轻城市;疏勒,一颗镶嵌在天山南麓、喀什噶尔绿洲上的明珠。从地图上看,一个几乎在祖国的最东部,一个几乎在祖国的最西部,两地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让原本相隔万里的两地近在咫尺、血脉相通。
疏勒县张骞公园(葛洪武摄)
14年来,累计实施各类援疆项目余项,投入援疆资金33.44亿元,越来越多的援疆干部人才,正用实际行动把一粒粒忠诚奉献、团结交融的种子播撒在新疆大地上,用一个个实际行动播撒着对祖国边疆的深情厚谊,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每一个援疆人在离开家乡、奔赴边疆的时候,内心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东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开展工作以来,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刘家义到新疆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住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两项重点任务,凝聚力量、突出精准、创新创优,累计实施各类援疆项目个,投入援疆资金13.69亿元,对口支援疏勒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荣获“山东援疆工作先进集体”“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先进集体”“产业援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招商引资”“爱心超市”“国学教育”等工作列为省指挥部“创新创优”优秀项目……
行走在疏勒,一个个来自东营的印记,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促就业项目、一对对感情深厚的“亲戚”,一张张纯朴的笑脸……都让我们深深感动着。
东营援疆人不负组织重托、不负新疆群众、不负家国情怀、不负援疆岁月,正在用实际行动做答着自己的“援疆三问”。
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疏勒县海洋服饰有限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是这样写的:感谢海洋服饰有限公司靳忠生、勒长江给我们提供就业机会细心指导和栽培。送这面锦旗的是巴仁乡12村3组的阿依姆古丽·阿卜杜热伊木。如今,在车间内,阿依姆古丽熟练地操作着缝纫设备,她和同事们生产的户外服装,几个月后将会出现在欧美各大商超柜台。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产业援疆成为重头戏,招商引资、投资设厂、发展产业,疏勒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然而,疏勒也长期面临一道难题——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当地尤其是农村群众就业热情普遍不高。厂房建好了,生产线转移过来了,群众的观念却一时难以转变。能否激活内生动力,成为产业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
阿依姆古丽来上班之前是一名家庭妇女,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现在,她不仅每月拿到多元的工资,生活方式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天都给孩子和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家里购置了沙发家具,收拾得干干净净,能洗热水澡,休息时有联谊活动,有了困难还可以找厂妇联组织……“从最早家人们极力反对她们到工厂来上班,逐渐发展到现在全力支持她们到这里上班,这三年间,我见证了整个变化全过程。有的村民为了阻止妻子来工厂上班甚至都动手了,可你现在再看看每天骑着电动车接送媳妇上下班的不在少数,都成了一道靓丽风景了,妇女们在家地位明显提高啦!”疏勒县海洋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勒忠生说。从山东落户疏勒县近三年,如今在当地拥有14个厂区、名工人的疏勒县海洋服饰有限公司称得上是援疆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的样板之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传统农业生活方式,一步跨入现代工业生产体系,这无疑是一场巨大变革。引发这场变革的,是在疏勒接续书写援建答卷的东营援疆人。
东营市援疆指挥部与当地党委和政府、入驻企业一起发力,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们走出家庭、穿上工装、走进工厂、走向社会。正如在疏勒如意纺织科技产业园上班的麦尔哈巴·乌拉伊木所说,以前家里的条件和环境都不允许自己穿漂亮衣服,更不会化妆打扮。到了纺织厂工作后,每月收入多元,她不仅跟着山东来的大姐学到了操作技能,还了解到了很多生活常识。疏勒如意科技纺织有限公司运转厂长刘娟说:“经过国家通用语言、技能、生活等方面的培训,麦尔哈巴·乌拉伊木和其他员工一样,不仅技术好,也更加自信、有气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是谁都一样。越来越多的人作别过往进厂务工,就业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与潜力。“一传十、十传百,身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真实变化,会把大家的积极性慢慢都调动起来,塔里木盆地也将因此连通世界、接轨现代生活。”东营援疆干部翟建峰说。
正是基于此,东营市援疆指挥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召开投资说明会等形式,多次外出举办招商推介活动,联络余家企业到疏勒考察,成功签约落地青岛即发、东营蓝光电子、山东水发等项目64个,众多企业的纷纷落户,织就了“县有开发区(高新区)、乡有产业园、村有乡村车间、户有扶贫车间”的“四级就业网络”。投入援疆资金1.7亿元,高新区完成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5.5万平方米职工公寓以及党群活动中心、职工之家、固体废物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乡镇产业园建成即发集团阿拉力乡服装服饰产业园等7处,作为各村乡村车间的管理及运营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乡镇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乡村车间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自办、当地带头人领办、园区百汇公司统办三种模式运作,已提供就业岗位人,其中贫困人口人。如意袜业家庭扶贫车间采用“总部+乡村车间+家庭扶贫车间”模式,实现户均增收元。招商落户企业有工业(纺织、服装、鞋帽、电子、LED、塑料加工等)、有服务业,有现代农业,再加上无缝衔接的产业就业格局,实现了让当地群众不仅仅是有个活干,而是有了“适合干啥就去干啥”、“方便去哪就去哪”的多项选择空间,大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就业需求,从而实现了就业的个人“私人订制”,目前已直接解决就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
产业援疆,发展了经济,富了群众,促进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产业援疆带来观念理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快让幸福来敲门
年的春节前夕,疏勒县纪委收到巴仁乡3村几位村民联名写的一封特殊的“举报信”。
打开这封信时,工作人员发现,这根本不是举报信,而是一封饱含真情的表扬信。在这封信里,村民们反映说,家门口安装的这个电灯真是太方便了,晚上进出大门再也不用摸黑了。信中提到的这盏灯,是东营援疆指挥部为15个结对包帮村安装的光伏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发电,不用交一分钱的电费,到了晚上就会自动亮起。安装的这盏庭院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疏勒百姓的心。
在信中,村民还提到了村里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村里的道路规划整齐,村口有了村碑,村里修建了两处文化活动广场,天然气通到厨房里,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到工厂上班,村幼儿园条件越来越好,村里还有了爱心超市,贫困户可以免费或者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各种生活用品……这个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东营市援疆结对包帮贫困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
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援疆工作的根本使命。三年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0.84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及改善民生项目76个,占援疆资金总投入的85.93%。
投入援疆资金3.08亿元,累计建设安居富民房2.83万套,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贴提升至2万元,惠及全县11.32万农村群众;投入援疆资金1万元,实施户庭院经济建设,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为入住安居富民房的农户赠送电视机1.13万台,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利用省统筹资金万元在巴仁乡建设公路、渠道,安装路灯,户余人直接受益。投入援疆资金万元,实施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开展特色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巴合齐乡特色乡镇规划通过地区审核。投入援疆资金万元,实施县城老城区绿化补植、地下管线改造维修、破损路面维修、暖气管道维修等暖心惠民工程,极大改善了县城面貌,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卫生强基项目,投入援疆资金万元,实施14个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建设,完成县妇幼保健站基础设施配套,医院消毒中心,实现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结核病筛查治疗、免费婚前体检等普惠性项目乡镇全覆盖;为县乡医疗机构购置CT、DR、救护车、疫苗车等13类29台(套)医疗设备。建成疏勒县远程医疗会诊培训中心,并配套区域影像诊断系统和区域心电诊断系统,实现乡镇居民医院、医院专家医疗资源。累计远程诊治疑难杂症余例,培训县乡医护人员人次。在山东省援疆四市中率先实现疏勒县15个乡镇、个贫困村结对包帮全覆盖。东营市五个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疏勒县对接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包活动,计划外筹集物资资金万元助推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感谢东营援疆给我们村建的这些商铺,让我在家门口经营饭馆一天会有多元的纯收入呢。”说这句话的是洋大曼乡2村26岁的村民艾买江买买提。今年他承包了东营市援疆指挥部投资40万元为他们村建设的4个商铺中的一个,经营了一家饭馆,由于每天生意不错,还雇了两个村民帮忙。
“根据这个村交通位置好,人流量大等特点,就为这个村修建了一处文化活动广场和高标准建设了四座商铺,商铺通过招标方式让贫困户承包经营,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解决了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东营援疆干部崔振江介绍说,对包帮村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改善民生的同时,他们还会根据各村实际,一村一策实施产业引导,通过“软”“硬”兼施,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还要有“里子”。现在,这些商铺在村路边一字排开,俨然成了周边3个村的“商业活动中心”,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繁荣了乡村经济。
千万里心手相连
“巴拉提大叔,最近怎么样呀,身体还好吧……”,肉孜节当天一大早,东营市援疆指挥部指挥曹永湖带领着援疆干部,一起来到巴仁乡5村他们结对亲戚家中慰问,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和他们聊家常、话脱贫、谋发展。“我家种的大棚木耳今年又卖了个好价钱,太谢谢您了。”村民米热班·亚森看到亲戚来看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说:“前年在东营援疆干部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木耳大棚,从建棚到种植、管理,全程有专家指导,收获晾干之后,有专人上门收购,销量更是不用愁,我们心里真真地感激这些亲戚。”
援疆干部已记不清来亲戚家多少趟了,每次来,亲戚们都会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房间收拾得板板正正,迎接山东亲戚们的到来。
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自年进疆以来,与巴仁乡5村、艾尔木东乡2村的村民结对认亲,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经常性地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主动帮助亲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真心与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大爱,让鲁喀两地干部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更近、情更深。
“大姐,您拿好这些面、油和衣服,在这里登记一下就可以了。”在距离巴仁乡5村不远的巴仁乡3村山东援疆爱心超市里,工作人员认真登记着前来免费领取生活物品的村民信息。这种感人的情景,每天都会在这里再现。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只有来援疆才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东营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城市,自从对口援建疏勒县以来,万里外的东营每年通过各种渠道为新疆疏勒捐赠善款、爱心物资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为了将这些来自后方的爱心善举能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兼具集散地和中转站功能的山东援疆爱心超市便应运而生了。”东营援疆干部许英德介绍说。东营市民政局慈善资金10万元、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干部群众及爱心企业捐赠资金10万元、东营市捐赠衣物被子等、利津县利津街道捐赠衣物万余件……就这样,爱心一点点在这里汇聚成了海。
援疆爱心超市物资向无就业脱贫能力的重病重残贫困户免费发放,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价折扣销售。在深度贫困乡镇、农村建设“援疆爱心超市”,整合山东省慈善总会、东营市直部门单位、东营各县区、各帮扶乡镇等爱心捐助资源,实现捐赠与需求的精准对接,目前已接受各类捐助物资余万元,构建起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对口支援格局。这种汇聚帮扶力量,激发内生动力的“爱心加油站”在疏勒县已建成7处。
爱心捐助这样的事儿,东营的孩子们更是不甘落后。东营市援疆指挥部了解到疏勒县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缺少图书后,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发起“情系疏勒、书香援疆”捐书活动,为疏勒的孩子们献出一份爱心。“好好学习,为国争光。愿你成为明日的星。”这是韩昕初小朋友在他捐赠的图书《山羊不吃天堂草》扉页里写下的内容,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像韩昕初一样,捐书成了孩子们那几天最上心的事儿,他们纷纷捐出了自己喜爱的图书,许多人在扉页上写上了爱心寄语、读书感言,有的还留了地址、QQ号或者其他的联系方式。此次东营市所中小学师生及家长为疏勒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爱心图书28.6万册,惠及疏勒县6.6万名中小学生,捐赠的图书种类繁多,包含科普类图书、寓言童话故事、自然科学科幻类图书、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多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使用的书籍。
爱心图书分发到疏勒各所中小学后,当地的学生在阅读之余,开始了和东营学生进行书信联系,交流读书心得,畅谈学习体会,开始了解两地的风俗习惯、美景美食……两地学生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每本书上的爱心寄语和读书感言的书写,促进了两地孩子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一封封饱含深深情意的书信,无形中架起了东营和疏勒两地孩子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
疏勒县第二小学的阿依谢品学兼优,父母离异的她十分懂事,在学校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家帮助残疾的父亲劳动,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东营援疆老师积极牵线搭桥,与东营爱心人士结成对子,阿依谢每月有了元的学习资金。新学期到来后,来自东营的新书包、文具跨越万里送到了阿依谢的身边。去年,她还参加了“泰山天山手拉手鲁新少年心连心”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名少先队员到济南、泰安、济宁、日照、青岛等地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这种感人的结对故事不胜枚举。
为解燃眉之急,援疆医生荆延山用自己的工资购置了多元的医疗器械,周荣兵用自己的1万元置装费购置心肺复苏模拟人和气管插管模拟人,医院、医院、医院及援疆医生个人累积捐款捐物47万余元……
国是大中国,家是一个家,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他。毫无疑问,虽然远隔万里,但遥远的疏勒永远会是东营人民最亲近的牵挂!
(周广学赵佳贤)